近日,广州珠江公园东部附近,几个穿着统一灰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拿着数个透明装满密密麻麻蚊子的容器走进了丛林中,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一部分过往市民的驻足观看,这些工作人员打开容器后,蚊子从低温状态下苏醒,然后成群的蚊子飞离容器,涌像草丛、树林里,围观市民也纷纷议论,有些了解情况的市民也向另外一些不明白此举动的市民进行解说,原来这是相关部门在用以蚊制蚊的手段对登革热进行抗击的一个手段,说到这里,有好事的小伙伴就会问抗击登革热不是应该灭蚊吗?不但不灭蚊还放养蚊子这个举措就不太科学了,那么这个特殊的做法真的可以灭蚊吗?这些蚊子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可以抗击登革热?
那么以蚊灭蚊抗击登革热的手段是否真的可行?这些被释放的蚊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要讨论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及我国的灭蚊实验。其实在广州的沙仔岛和大刀沙试验点是我国灭蚊实验的基地所在。相关科学家最早早在这里进行了实验,向两个岛屿释放了两亿只雄性蚊子,让它们去寻找当地的雌性蚊子进行交配,雌性蚊子在交配后并不能产下后代,这就是以蚊制蚊的机制。这个实验一开始的时候遭到很多岛民的反对,虽说雄性蚊子不会咬人,但如此数量庞大的蚊子被释放出来难免会让人心里觉得不舒服,这也使得实验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一开始效果也并不理想,岛上的蚊子种群数量减少的幅度很小,但后来科学家一边实验一边改进方法,两年下来这两个岛的白纹伊蚊几乎灭绝了,虽然岛上还生活着一些蚊子,但经过科学家用基因分析的方法证实了这些蚊子是从其他地方飞来的,因此这个实验也证明了以蚊制蚊的方法是切实有效的。那么这些被特意释放出来的蚊子有何特别,可以消灭区域内的蚊子呢?其实这些蚊子都是经过科学手段进行了绝育的雄性蚊子,通过短暂的暴露在伽玛射线下,这些蚊子会感染三种不同的沃尔巴克氏体细菌,同时也破坏了其生育能力,科学家把这些人工处理过的白纹伊蚊称为HC蚊,这些蚊子除了没有繁殖能力外,也几乎没有携带病毒的能力,这也使得不用担心他们会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说到这里又有网友站出来问,既然找到了可以有效消灭蚊子的办法,那为什么不彻底把蚊子灭掉呢?
其实这个问题说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却不太容易。蚊子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经历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你那可以全身而退,说明蚊子的生存能力是很强大的。历史上人类也做过很多实验,想把蚊子彻底消灭掉,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还是有一小部分蚊子存活下来并且体内产生了抗药性,它们体积小,数量多,繁殖能力强,分布广泛,适应能力极强,变异迅速,因此想要灭绝蚊子几乎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
我们也必须知道,蚊子虽说是害虫,但它也是自然界很多动物的口粮,如果把所有蚊子都灭了,那么势必会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而且并不是所有蚊子都对人类有害,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种类的蚊子对人类是无害的,并且在自然界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它们在觅食过程中可以帮助很多植物授粉,也是不少很多候鸟的主要食物,因此存在即合理,只需要限制其数量即可,不必斩尽杀绝。既然不能赶尽杀绝,那就要懂得与他们为伴,学会如何防蚊了。
通常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样防止蚊子叮咬呢?
与其使用一些蚊香或者驱蚊水的灭蚊办法,我们不妨使用一些物理方法防蚊更为有效。首先我们要居家要及时清理垃圾和积水死水,不给蚊子产生有利的繁殖条件。
安装纱窗,这也是有效把拦截蚊子的手段。在卧室内放置一盘夜来香、薄荷等盆栽,它们散发的气味也是蚊子所不喜欢的;多吃含有维生素B的食物也不失是一种有效的防蚊办法,在身体内吸收的维生素B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的汗液,也会让蚊子感到不适应从而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