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漯河日报
■郭艳艳
“说文解字”古香制作技艺因祭祀许慎而得名,经代代相传,从东汉时期发展至今。
据《说文解字香谱》记载,“说文解字”古香的制作原料有榆树皮、艾草、香花草、薄荷草等,同时采用了一些中药原料如沉香、檀香、崖柏、冰片等。其制作工艺复杂,有选料、碾碎、研磨、配料、过筛、和香泥、制香、成品阴干等40多道工序,制作时间长达半年。
“说文解字”古香的颜色为米黄和褐色,手工滚压成型,种类有线香、盘香、香珠、香串、香牌等。其中香珠和香牌采用中药材沉香。沉香“香窜冲动、性质辛、微温无毒”,有降气纳肾、调中平肝的功效。“说文解字”古香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围绕其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说文解字”古香已融入漯河人的生活,是人们逢年过节拜祖祭祀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群众对其有广泛的认同感,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至今。“说文解字”古香的传承方式是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并重,传女不传男。近年来,制作古香时粉碎、过筛、和香泥等苦、脏、累的活儿年轻人不愿干,大都外出打工,“说文解字”古香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年,“说文解字”古香制作技艺被收入市级非遗项目名录。该项目历代传承人创新发展家族制香工艺,为发展漯河“说文解字”古香起到了推动作用。
“说文解字”古香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李嬉生于年。她对古香制作流程了如指掌。在传承传统制香工艺的基础上,李嬉潜心钻研《内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不断改进“说文解字”古香制作各个工序的细节,改进的相关制香器具有捣药杵、药捻子、搓香板、晾香网等。李嬉还制作出了沉香线香、檀香线香、崖柏线香、艾香线香等新的古香品种,并总结出“草本香方”和“动物香方”配伍传统技艺等制作经验。年,李嬉开始寻访遗散在民间的老香方,对郾城周边与沙澧河沿岸的古香方进行收集、整理、保护,汇集成册,撰写了《说文解字香谱》。
“说文解字”古香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应梅荣生于年。她自幼对古香制作技艺耳濡目染,师从母亲李嬉,将“说文解字”古香制作技艺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制作出适合当代人需求的古香并将其艺术化,打造出“说文解字”艺术香系列及其衍生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等。
作为“说文解字”古香的第五代传承人,我从小跟着母亲应梅荣学习制香。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后,我以日用香、艺术香、特种香为研究方向,经常到上海、厦门等地学习,并开始自己研发产品。目前已研发线香、盘香、香牌和香珠4个系列24个品种的新产品。
“说文解字”古香在民间传承时引起了源汇区文化馆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ohezx.com/bhgx/1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