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薄荷 > 薄荷种子 > 正文 > 正文

杜甫那些大诗人们在唐朝怎么喝茶说出来一般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6/19 10:02:22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往来亦无期。——杜甫《重过何氏五首其三》想象一下,杜甫坐迎春风,看春日丽景,享清茶芬芳,这是多么潇洒闲适的日子,大写的“滋润”!杜甫爱茶如命,他经常亲自前往崇州、大邑、西岭雪山采茶制茶,至今这些地方还留有许多杜甫与茶的实地记录。从某种程度上,对于一生漂泊的杜甫而言,茶是重要的精神慰藉。但是春景不常在,现大雪即将到来,注意保暖之余,喝茶养生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了,只要茶选对,你也能喝出杜甫的心境。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期,但是想想曾经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抄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大家的诗,凡是带“茶”或“茗”字眼的,你分得清是那种茶吗?红茶?黑茶?普洱茶?绿茶?乌龙茶?……其实唐朝人并没有那么多选择,他们只能喝绿茶。清承堂茶叶绿茶新茶毛尖茶礼盒装高山云雾散装绿茶茶包g淘宝月销量1.1万¥55¥购买已下架唐朝人喝茶和现在人不一样,他们喝茶的方式在现代人看来有点“野”。唐朝人是真的把茶吃到肚子里。如果这样也就算了,毕竟现代研究也表明把茶吃进去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唐代人还会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有味道的“佐料”,有提味还有养生功能,当然他们也会放点盐之类的,吃起来更有感觉,那更接近的是“茶食”。所以他们喝的茶并不是像现代人那样的清茶,而是混合型茶。虽然这是主流喝法,但有的人就是不乐意了。觉得这样喝简直是暴殄天物,毕竟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觉得调味料不好,要吃东西就得吃其本味。比如大名鼎鼎的陆羽就很不欣赏这种喝法,他认为这样破坏了茶的真味,他提倡细煎慢品式的煎饮法。茶叶经过长时间的煮沸熬制,茶的颜色、味道、香气都会受到影响变得不太好。正因如此,他对绿茶的煮饮加以改进,在水第二次沸腾的时候下茶叶末,第三次沸腾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当然除了煎茶,还有其他吃法:痷茶。陆羽《茶经·六之饮》中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将茶叶碾碎,然后煎熬、烤干、舂捣,最后把它放在瓶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这就是痷茶。绿茶,属于不发酵茶。鲜叶采摘下来之后,先通过高温杀青,破坏鲜叶的酶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再经揉捻、干燥工序形成绿茶清汤绿叶的特点。根据杀青与干燥方式的不同,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以及半烘炒绿茶。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对蒸青绿茶就有过描述:“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而这也是唐代最常用的制茶方法,其中的“穿之”便是之拿一根绳子把茶串起来。所以,唐代人会把茶制成饼,便于携带。值得留意的是:有些白茶是绿茶。比如安吉白茶、潥阳白茶。这两种茶其实都是绿茶,虽然都带着白茶后缀,但不是白茶。茶的分类是根据制作方法。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属于轻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成茶芽叶自然舒展,上面满披白色的茸毛。汤色清淡,毫香重,毫味显。安吉白茶、潥阳白茶是不发酵的绿茶。由于其芽叶细嫩成黄白色,因此得“白茶”之名。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ohezx.com/bhzz/1520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薄荷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26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