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着头皮,咬着腮帮子,把儿子的作业检查完,我就像一口即将要爆了的压力锅,怒火突突突地往头上涌,但为了维护“母慈子孝”的家庭氛围,我努力地挤出笑容,招呼儿子过来。儿子手上举着一本漫画书,遮住整张脸,一步一挪地从距离我两米远的地方龟速驶来。我忍着忍着,终于还是没忍住,爆了,一把夺过书甩在了一旁,“下周就要考试了,能不能认真点啊?你看你的作业,‘求’字少了一个点,‘整’字下半部分写成了‘王’,数学7*8=32?……”唠叨完,抬头看向儿子,四目相对,儿子扑哧一声笑了,“那个屎壳郎太笨了,哈哈……”人家还在漫画世界遨游,我却一厢情愿、吐沫纷飞地说了这么一大通。故事的结局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每到岁末年初,人就容易患上点这病那症的,我感觉自己最近患上了“不治之症”——恐辅症。顾名思义,就是恐惧给孩子辅导作业的一种心理疾病,每次给孩子辅导作业都如临大敌,心慌、气短、血压升高,让我在“控制自己——吼孩子——自责反省”的恶性循环中折磨着自己。听说现在有八成父母患上了恐辅症,想想心里好受多了,比起下面这位父亲,我最多只能算轻度患者。以上是一档综艺节目的视频截图,这位父亲属于麻辣派系,他平时与女儿的关系特别好,就是一辅导女儿作业就人格分裂,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拿起桌上的戒尺,女儿调侃道“掌中宝,麻辣味的,还脆脆的哦。”节目中有一位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同身受,他说以前人们常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现在的不幸都雷同了。随着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辅导孩子作业已经成为家长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这让每个家庭都有了一部长篇血泪史,“恐辅症”已经蔓延于整个家长圈,成为家长们的集体症结。每个家庭的“恐辅症”表现形式不同,有的花式吼娃,爸爸吼完妈妈吼,轮番上阵,为自身健康着想,时不时地来个中场休息,喝口水,吃片降压药,以防脑中风;有的自备神器,比如戒尺、杀威棒、头盔等,武器齐全,应有尽有,备头盔怕的是情绪失控,后果会很严重。在这里提醒家长们一点,有时候咱自己也得悠着点。辅导作业时,吼孩子打孩子会让孩子越来越笨我们不得不承认,吼孩子、打孩子是我们最无能的选择,当我们拿孩子束手无策时,才会搬出这一招,以为火力镇压就能让孩子乖乖地,老老实实地学习、写作业了,恰恰相反,他会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笨。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默里·施特劳斯做过一项跟踪调查,对美国名2—4岁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四年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测试,结果发现未遭遇过体罚的儿童平均智商要比经常挨打的儿童高5分。施特劳斯还曾对32个国家、超过1.7万名大学生做过相关调查,结果也显示:打孩子的家长比例越高,国民平均智商就越低。默里·施特劳斯的这一结论也得到了神经学家的证实,科学家曾经扫描过两个三岁孩子的大脑图形。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温柔善良,善于和孩子沟通;另一个孩子的妈妈非常冷漠,不会在意孩子的需求,甚至出现虐待孩子的行为发生。如下图所示:左图是第一位孩子的大脑图形,右图是第二位孩子的大脑图形。神经学家解释说,右图的黑暗区域意味着大脑容量减少。缺失的区域使得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缺乏智慧、同情心等能力,而且因为长期遭受打骂,长大后很有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自卑等。而左边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更容易成功。对“父母言语攻击对孩子的伤害”研究了十余年的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医院——医院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A.Teicher同样证实了经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脑结构会受到损伤,这会导致大脑中尼克区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本应该逐渐减少的左侧颞上回灰质体积增加,从而使言语智商很低,并且主要负责记忆和情感控制的海马体体积也会减少。所以,辅导孩子作业光靠“吼”和“打”是行不通的。高效辅导孩子作业的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降火、降压,互换角色辅导孩子作业时,吼孩子、打孩子的危害已经不言而喻,关键是家长如何降火降压?孩子放学回家,就坐在电视机前喊不动;写作业东张西望,挖鼻孔抠耳朵,磨磨蹭蹭没效率;写作业应付了事,划了完了就万事大吉。我作为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我真的真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但有时还免不了有崩盘的时候,为啥会崩盘呢?之前我一直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有幸看过一档综艺节目,让我醍醐灌顶。这档节目非常有趣,节目中亲子“身份互换”,让爸爸们“穿越时空”来当小学生接受考试,孩子们则坐在观察区观看爸爸们的表现,一开始我觉得让家长来做小学题目那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可事实上有的爸爸却在很简单的题目上栽了跟头。比如问“一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当时我的脑袋里就闪过三只呱呱叫的乌鸦,也只有我们真正坐在小学生的位置去看待孩子们学的知识时,我们才发现这些知识一点都不简单。看过这档节目后,让我不再那么自以为是,开始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理解孩子,反思自己。之前我就经常自以为是,总觉得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还能做错了啊?这个字照书抄,怎么还写得缺胳膊断腿呢?这题目写得清清楚楚,怎么还能丢到一问没答呢……可我们不是孩子,不知道孩子的想法,不了解孩子原来有那么多知识要去学,当我们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就会觉得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错的,免不了就会生气发火,与我们的孩子互换角色,让我们给彼此一个了解、成长的机会,才能让我们彼此少些冲突与矛盾。第二个要点:给孩子创造成就感平时我们在孩子面前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样子,会让孩子倍感压力,尤其是当他们学习成绩不佳时,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写作业了。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创造成就感,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有短腿的地方,这档节目就帮助孩子们卸下了父亲无所不能的伪装,让他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父亲,让他们明白自己在父母面前,原来也没有那么LOW.我们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不要苛求完美,我们要多看孩子的努力,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要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的滋味,这有助于增加他的自信。1月7日,《中国小学生家庭教育白皮书》发布,为进一步剖析不同家长在教育方式和理念上的差异,《白皮书》还总结归纳出蜜糖系、爆椒系、薄荷系、黑咖系、鸭梨系、如盐系6类不同的代际关系画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号入座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ohezx.com/bhzz/1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