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小伙伴在自家阳台上栽种了许多美丽的植物。可是,有些植物并没有在精心呵护下长势“喜人”,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花开花落的秘密。
当大家有了一方小天地后,纷纷开启了“园丁”模式。看着精心“装扮”后的小花园满意不已。但好景不长,植物们似乎无视了精心呵护,一盆盆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
不过,除了几株因为某年冬天的极端低温没有挺过来的植物外,小伙伴们在养护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故事还得从两盆小小的薄荷说起……有小伙伴在细心养护了半年后,两盆薄荷还是奄奄一息。拔出了薄荷这些薄荷扔在花园外的草丛里(充当肥料)。数月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被扔在草丛里的薄荷“重生”了,而且愈发茁壮,令人陷入了沉思。
被主人扔掉后“自我放飞”的薄荷
还有些盆栽的月季,被精心照顾却依旧矮小如初,开花长势不佳。反观马路隔离带中的藤本月季,在“无人问津”的状态下却长势喜人,开出了丰满的花朵。
家中“奄奄一息”的月季
隔离带贫瘠的土地上
盛放的月季
高架边
盛放的月季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精心养护”不如“散养”的花花?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空间
花友们在换盆时见过花盆里塞得满满当当的根系。盆栽的植物扎根是有界限的,扎到花盆底部就会被花盆壁挡住,只能蜷缩在一起。
盆子容积小,根系纠缠在一起无法舒展
地栽植物根系的发挥空间相对较大,由于地栽土壤深厚,根系可以随意往下扎,因此,地栽植物的根系状况会比盆栽的好许多。根基稳固,吸收良好,长势自然喜人。
浇水
浇水频率是萦绕在每一位养花爱好者心头的问题。作为专业人士必然会回答“见干见湿”——浇水时一次浇透,然后等到土壤快干透时再浇第二次水。
这样做是因为即使盆栽的花盆足够大,也是有局限性,浇水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超出了土壤和根部吸收的量,长时间的积水容易出现烂根现象。“见干见湿”的作用就是防止浇水过多导致烂根和潮湿引起的病虫害。然而地栽的花卉根本不用担心浇水过多烂根的问题,就算是下雨积水,土壤也能将水分都吸收掉。而且地下水储备的水分比较多,即使一段时间不浇水,也不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施肥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施肥,补充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保证其生长正常、开花旺盛。盆栽植物因受花盆大小的限制,根系长得越旺盛,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就越容易被阻碍。
而地栽的植物能够摄入的养分是有“无限”可能性的——随着根系的生长,它可以从周围获取大量的微量元素。而地栽植物不用太担心“烧苗”“烧根”的情况,即使不小心施肥过多,也可以多浇水将肥效冲淡。但是盆栽的花卉就不行了,施肥过量不能通过多浇水的方式来稀释(水分过多会导致积水烂根)。
通风
通风是容易被养花人忽视的一个问题,良好的通风能加快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在给植物浇完水后,及时通风能使水分随着空气快速蒸发,有效防止植物烂根;同时,还能吹走细菌和真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相比较而言,地栽植物在开阔的空间里生长,除了通风条件好之外,植株间的透气性也更佳。所以,盆栽植物需要经常人为地修剪枝条,来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
花友们可以把你们的对比结果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噢~
来源:绿色上海
编辑:何娉
?马上开业!广粤路这栋新建筑原来是→?盘点虹口这些很“阴凉”的路?老龄化程度居全市首位!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虹口这样做→
原标题:《“精心呵护”却不如“散养”的好?你的植物“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