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学子苦读十余载,只为今朝成飞鸿!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们压力大,家长们也想尽办法给孩子助力。如何把孩子的身心调到更好的状态,在考试期间发挥自己的最佳实力,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上千年的科考历史中,中医积累了许多适合读书人的传世名方,具有增强记忆力、益智安神之效,如读书丸、状元丸、孔圣枕中丹、天王补心丹等。
记忆力不好用读书丸
“读书丸”是一种神奇的小药丸,出自明代医家孙一奎《赤水玄珠·健忘门》,主治病种也很专一,就两个字:健忘。此方“健忘服之,日记千万言”。具有补益心肾,安神益智功效。对于因思虑过度,身体亏虚所致之记忆力减退,不耐久劳,持续学习或工作时出现头痛头晕,疲困难支,心悸失眠及腰膝酸软等症,颇为合适,长时少量,缓缓图功,日久自可见效。
孔圣枕中丹
堪称益智方剂的祖方之一,出自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言其“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具有补肾宁心,益智安神功效,对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太好的考生来说,效果颇佳。
状元丸
又称“子弟聪明第一方”。服此方能开慧增智,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成绩。现代医学证实,此方确具安心养神、开窍益智之效。亦适用于紧张学习阶段中所出现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
天王补心丹
本为劳心思虑者所设。《寿世保元·健忘》认为此方“读书劳神,勤政劳心,并宜服之”,《医学入门·杂病用药赋》亦云此方“专治玩读著作,劳神过度”,均明确将天王补心丹视作读书人适用方。
很多备考生在临近考试时,会出现莫名的紧张,手心出汗,心情烦躁、焦虑失眠,神疲乏力、记忆力下降,腹泻,反复感冒,食欲下降,嗳气严重,口腔溃疡,女学生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等症状,都属于“考前紧张综合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学业负担或工作压力的增大,患考前综合征的人越来越多,尤以中高考学生居多。
学生们焦虑,父母们也同样焦虑,想给子女最好最贵的“补品”,还有一些人听信谣言服用有害的“聪明”药。市场上一些通用型助考保健品,并非人人适合,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比方说“虚”,就分为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等,若没能补对,会误补;若补多了,会滥补。若您的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医院记忆门诊咨询调理一下吧!
Q
一考试就会腹泻
A
这是紧张劳累导致肝气郁结,木旺乘脾,肝脾不和,所以才会腹泻。只要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了,腹泻就止住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得以缓解。
Q
一紧张就会烦躁
A
长期学习压力太大,肝气郁结而失于疏泄,引起脾失健运。只要给考生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就可以了。
Q
一压力就会失眠
A
睡眠质量下降,伴有烦躁,口苦,大便干结症状,往往是气郁化火引起的,母病及子,肝病及心,火扰神明,导致心情急躁,夜不安寐,这就需要清热泻火、宁心安神。
Q
高强度致记性差
A
像记忆力减退的调补方法,就需要多管齐下,中医认为,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补脑需补肾,而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补脑的同时还得兼顾健脾。
此外,小编从中医养生角度,结合高考期间气候特点,给考生及家长一些建议,希望帮助临近考期的你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人生阶段中的这个重要时刻!
心静至极智慧生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相应”,强调“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高考期间已是初夏与仲夏交接时段,燥热的气候、环境,容易让人产生焦躁的情绪,再加上对考试的紧张,更会加重烦躁的心境,做好高考期间的调心防暑很重要。
中医十分重视养“心”。《黄帝内经》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首先,要持有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家长,不要过分营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唯高考论氛围,这一时段尽量避开高考相关话题,以缓解考生紧张心情。对考生本人来说,因为有多年的学习积累,要坚信正常发挥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尽量使自己处于平静的状态,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作息规律提精力
考试期间的作息安排应符合夏季夜卧早起的规律,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30起床,保证8小时休息时间。
有的考生可能紧张过度,出现失眠,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方法,温水泡脚20分钟,然后交替按揉双足涌泉穴。同时要注意睡眠姿势。古人言“睡侧而曲,觉正而伸”,意思是侧卧睡眠应略微屈着点身体,仰卧睡眠时应伸展身体,处于彻底放松的婴儿睡状态。
此外,由于天气炎热,加上考试用脑,消耗体力,下午容易出现困倦,午休不可少。建议考生中午用餐结束半小时后,开始午休。有的人可能睡不着,但最好打个盹,小咪一会。注意午休时间不要长,控制半小时左右。午休结束,起来后洗个脸,稍微活动一下,喝点绿豆汤,吃点水果,喝点柠檬薄荷水,酌情放少许绿茶,可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另外考生可备点风油精,因为风油精具有消肿清凉、提神醒脑等用途。用它搽人中、太阳、印堂等穴位,可预防中暑。
药食同源有窍门
《黄帝内经》记载“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夏季应遵循“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的调摄方案。主要以“酸”“咸”性味的食物,以使得心情变得安宁、舒畅。另外,酸味清新爽口,可以解腻、消暑、增加食欲;汤类可以有效补充水分。
为此,建议以下佐汤类,交替食用:
番茄蛋汤或番茄肉丸汤、番茄滑肉汤。番茄微寒,味甘、酸,归肝、肺、胃经,可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紫菜蛋汤。紫菜味甘、咸,性凉,入肺经,能清热、祛暑。
海带鸡蛋汤或海带排骨汤。海带,咸、寒,归肝、肺、肾、胃经,也有祛暑等功效,不过海带要少吃,过量会出现剐胃、嘈杂等不适。
此时段也是吃瓜的时节,丝瓜、瓠子等葫芦科的瓜类,做汤吃很好,可以加入鸡蛋或汆汤肉丸或者高汤,既补充蛋白质又不腻。
食萱草解郁健脑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萱草,即黄花菜,又叫忘忧草。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记载,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忧郁,还有健脑的作用。可以间断吃点,凉拌黄花菜,或者黄花菜烧肉,既有药用价值,又能满足味觉享受。注意黄花菜凉拌时应用开水焯泡一下。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祝愿各位考生平稳度考超常发挥
得偿所愿,金榜题名!
医生介绍
陈妙
医院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师从上海名老中医戴德英教授,在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半年。善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记忆力减退,老年性吞咽困难,头痛、头晕、失眠等内科病症,及帕金森症状、面瘫、脑中风后遗症等神经内科常见病。
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六虹桥院区)
来源
陈妙
编辑
如意
审核
周荣姚奇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